株洲网讯(成建梅 刘金伟) 石天宝自称是“海南农民”,因为一年之中,他有近8个月时间呆在海南三亚海棠湾镇龙楼村,从事水稻育种、栽培、制钟、繁殖和水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。
他的真正身份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,为加速育种进程,工作地点必须在海南。个子不高, 黝黑的皮肤,皲裂的双手,12月4日,记者见到石天宝,他的形象和他所从事的工作很契合。
三亚海棠湾镇龙楼村,砖房,几件必须的生活用品,便是石天宝在海南的“家”。“必须耐得住寂寞,甚至在春节,陪伴的也是上千株秧苗。”石天宝算了算,已经独自在海南度过了8个春节。
农科所曾组织家属到海南探望,妻子不禁落泪:眼前的男人,黑得自己都认不出,手还在流血,那是长期下田劳作的痕迹。
“水稻研究已融入他的生命。”因为工作,夫妻长期分居两地,即使回到株洲,他也是一头扎进育种基地,很少回家。
一个人在海南孤苦的日子,石天宝说有时会忽然想起妻子的笑脸,儿子小小的身体,这时他唯一能做的,便是拿出妻儿的合影照片,一遍遍端详,吻照片上的儿子;有时,就忽然冲动地拨通家里的电话,听见妻子带着睡意的声音,看表才知道已是凌晨。
让石天宝欣慰的是,自己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先进水平,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。他参与选育的株两优02高产、稳产、优质、多抗,是一个综合性优良的杂交早稻组合,分别通过湖南、广西、安徽等地审定及国家审定,被湖南省农业厅确认为第一批超级杂交早稻,成为南方稻区的主栽品种,仅这一个项目,至2007年止,已累计增产稻谷2.92亿公斤,为农民增收4.08亿元,因农药用量减量,为农民节约支出1.46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