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情况:
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,1995年加挂株洲市蔬菜研究所。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,2010年升格为正县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,2016年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是集农业科研、品种推广、科技示范、“三农”服务为一体的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。
1、人员队伍:
现有在职干部职工52人,退休人员36名。
在职人员中:硕士7人,本科31人;研究员6名,副高职称16人、中级职称10人。
省先进工作者1人,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,市领军人才2人;市先进工作者2人,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, 省市科技特派员13人;
2、内设机构:
内设6个行政职能科室:办公室、人事教育科、财务科、科研管理科、科技信息科、监察室。1个党群部门:工会。8个科研业务科室:水稻研究室、蔬菜研究室、园艺研究室、旱作果茶研究室、植保土肥研究室、农产品加工研究室、生物技术研究室、良种繁育中心。
3、主要职能:
a、承担、实施国家、省、市的农业科研课题。
b、承担农作物(粮食、油料、蔬菜、花卉、瓜果茶叶等)新品种的研究选育及农作物栽培技术、农业资源利用、新技术的引进、试验、示范和推广工作。
c、承担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原原种、原种、亲本种子、优质种苗的良种繁育工作。
d、承担农产品加工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科技攻关。
e、承担农业科技培训、服务,开展对外农业科技交流。
二、科研情况:
1、科研成果:我所在水稻两系不育系、蔬菜、葡萄、名贵花卉研究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,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居全省地市农科所前列。建所以来,先后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00个,获科研成果奖60项。其中:国家级审定品种6个,省级审定品种36个;国家级奖1项,省部级奖项18项,株洲市进步一等奖11项。其中:《水稻温敏核不育系“株1S”的选育与应用》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;《观赏百合育种技术及抗茎腐病新品种培育》荣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;《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的选育与应用》《两系法广适型早籼超级稻株两优30的选育与推广》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。
自主选育的水稻不育系品种"株1S"是株洲市第一个取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品种,水稻两系不育系——“株1S”、“陆18S”获袁隆平院士高度好评,被认定为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,是目前国内综合性状最优、应用最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。其系列组合如“株两优02”早籼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,成为我市首个“国字号”水稻新品种,并于2006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第一批超级稻品种,成为南方稻区主推早籼稻品种。株两优系列组合在长江流域累计推广种植超过2.4亿亩。我所一直致力于推广农业科研成果,服务于长江流域农业,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150亿元。
2、科研项目平台建设
近年来,我所将项目带动列为优先发展位置,"十三五"期间,成功立项47个。通过项目支撑,大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力度,全面提高了可持续科研发展能力。同时,创建了6个国家、省级科技创新平台(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区域试验站、多用途名贵花卉育种湖南省工程实验室、中南葡萄研究示范中心、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示范推广基地、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湘东水稻试验站、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株洲水果试验站),为株洲市农业科技工作的推进搭建了较好的联动平台。
三、交流合作
加强了与各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及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。先后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农科院、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、中国水稻研究所、湖南农业大学、湖南省农科院、江西农业大学、湖南工业大学、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,以及海南广陵农业高新集团、湖南慕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