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休闲农庄,一年获利200多万元,对我市农民来讲也许是个神话,但在望城县真人桥村却是真真切切的事。3月28日,市农科所带领石峰区40多位农民前往取经,以期破解我市“农家乐”发展的瓶颈。
“农家乐”缺乏“农味”
据市农科所调查,我市休闲农庄 (即 “农家乐”)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,经多年发展,形成了“观农家景、吃农家饭、住农家房、干农家活、享农家乐”为主体的休闲产业。去年,全市201个休闲农庄实现经营收入1.8亿元,上交税金1034万元。
市农科所专家认为,我市休闲农庄虽然发展较快,但仍属起步阶段,尚存在不少问题,主要表现定位不明、品位不高、特色不浓。
据调查,全市兴建的201个休闲农庄,大都缺少整体规划和科学论证,多数休闲农庄规模偏小、设施简陋、内容单调,高品位、高档次、多功能、知识型的休闲农庄还很少。这样,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知名度不高,吸引力弱;另一方面因内容少,容易受季节性瓶颈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,利用率不高,效益低下。
“休闲农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它的特色农业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我市不少“农家乐”是跟风而上,缺乏特色农业作支撑,“农”字项目不多。
“取经”归来有共识
参观者发现,雷锋镇真人桥村的“农家乐”别具一格,一个个农庄连着葡萄园、苦瓜园、扁豆园,且种植规模大,栽培水平高,按“无公害”和“绿色”标准生产。前去休闲的人们吃的、玩的、看的、买的都有。
该村的“红提庄园”,种有提子20公顷,去年的200多吨提子都是被前去休闲的市民摘走的,卖价是市场上的1.4倍。大家说,现摘现吃,果子新鲜,人们的感觉也“新鲜”。
石峰区的40多位农民看了真人桥村后,无不“摩拳擦掌”。归途中,他们热烈讨论后形成共识:休闲农庄必须与特色农业联姻,坚持“建设有规划,发展有重点,产品有档次,产业有特色”的原则,多建“园”区。
清水塘街道九塘村支部书记周宏才说,“农家乐”不仅可以与鱼塘连在一起,还可以与果园、菜园挨在一块,让休闲的市民自己动手“丰衣足食”,钱还来得快一些、多一些。
一位姓程的农民则说,真人桥村的做法很好学,流转一些土地,或种一些特色水果,或养一些稀奇畜禽,让休闲的人自己去采摘、自己去烹制,当然比现在的打牌、钓鱼要好一些。
正确定位讲究特色
市农科所专家分析认为,“农家乐”要正确定位,务必以农村风情、农业文化、产业基地、农业设施等为依托,做活山水田园风光的文章,充分赋予休闲农庄以观赏、娱乐、消费等新功能。
同时要讲究特色。“农家乐”也可以说是一种乡村旅游品种,其生命力在于它的特色。开发休闲农庄就要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。可将农作物新品种的观赏、采摘、品尝等项目引入“农家乐”。
这位专家说,休闲农庄建设是一项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大事,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也有文章可做。如从各地引进农业高科技品种,使休闲农庄的农业产品品种立足新、优、奇、特,增加知识性、文化性和科学性。
市农科所负责人承诺,将为我市农民发展“农家乐”提供各类资讯、种苗以及技术指导。去年,该所已在天元区群丰镇指导一“农家乐”建立提子园13公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