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我市开发利用茶陵野生稻又有新方法。9月16日至18日,市农科所育种专家首次采用花粉管导入法,让茶陵野生稻的DNA与120株育种材料 “亲密接触”,以培育性能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。
从16日开始,市农科所科研基地的水稻育种材料纷纷进入花期。在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洪亚辉的指导下,连日来,在花粉管通道形成时,将稻穗浸泡在装有茶陵野生稻DNA的试管中,保持1分钟,然后用羊皮纸袋包裹起来,让野生稻DNA充分进入育种材料中。
在3天时间里,专家们共对4份育种材料约120株水稻进行了这样的处理。在这些含有野生稻DNA的稻谷成熟后,他们将对其下一代进行观察,从中筛选出抗病、抗虫、抗寒、优质、高产的水稻新品种资源。
据悉,茶陵野生稻具有抗病虫好、抗逆性强等特性。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手段时,由于远缘杂交亲和性差,后代易分离难稳定,因而茶陵野生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。
今年初,市农科所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,决定利用现代生物分子育种新技术,提取茶陵野生稻的DNA,转移至现有优良品种中,以创造优异的水稻品种资源。
5月上旬,省、市有关专家在茶陵湖里湿地采摘了茶陵野生稻的嫩叶,在实验室提取了其DNA进行冰冻保存。6月上旬采用浸胚法获得了含有野生稻DNA的水稻植株。种子目前已经收获,其性能将在明年的栽培试验中显现。